中公圖書|中公網校|申論批改|移動自習室|中公題庫
職位檢索|考試題庫|在線問答
學習平臺:
行測備考|申論備考|面試備考|公共基礎|申論熱點|面試熱點|時事政治
在結構化面試中,綜合分析能力是必考能力,而社會現象類更是考查的重點。此類題型特點比較顯著,題干構成一般是“現象+怎么看”,考官通過此類題目的考查考生是否具備邏輯思維能力、聯想發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項能力,而此類題目通常放在第一題,因此,能否在開頭更加個性化、更加自然、真情流露作用重大。
據調查數據顯示,現在很多95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只有7個月,遠遠低于80后、90后群體,成為“閃辭”主力軍。對于這一現象,你怎么看。
【存在問題】
1.缺少過渡,語言蒼白。例如“我認為閃辭沖動,我不認可。”或者“各位考官,我認為閃辭是不可取的。”
2.直接分析,缺少觀點。例如“各位考官,閃辭危害性極大,分為以下三點:.....”。
3.觀點不明確。為了表達更為圓滑,表態太模糊,不明確。例如“我認為閃辭有好有壞,應理性看待”或者“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所以我認為閃辭有好有壞,應該理性看待”。
【如何實現自然開頭】
1.背景現狀式:隨著職場年齡的年輕化,越來越多95后走向工作崗位,但與此同時,95后閃辭現象也屢見不鮮,在就業壓力愈發嚴重的背景下,不得不引起社會重視,既要包容和理解,更要加以引導。
2.核心話題式:95后成為閃辭主力軍一方面反映出95后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內心感受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能讓他們的人生有更多嘗試,積累經驗,助力人生成長;但同時“閃辭”不等于放縱,更不能作為逃避壓力的接口,因此95后在工作時更應理性,做好長遠規劃。
3.自身感受式:各位考官,“閃辭”這個話題我認為離我并不遙遠,我身邊的朋友、同學大都是95后,半年甚至一兩個月或者幾天換一份工作也并不稀奇,我能理解他們的感受,其實之所以換工作就是因為想要找到自以為更好的,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也有朋友辭職之后非常懊悔,短時間內也找不到其他工作,意志慢慢消沉。所以我認為,“閃辭”有風險,更應理性謹慎,三思后行。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給大家分享的社會現象類如何實現個性化作答,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在作答此類題目時,分析深入、重點突出。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