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圖書|中公網校|申論批改|移動自習室|中公題庫
職位檢索|考試題庫|在線問答
學習平臺:
行測備考|申論備考|面試備考|公共基礎|申論熱點|面試熱點|時事政治
1.公共危機真實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具有相當的可預見性。
1.【答案】錯誤。解析:公共危機通常指一系列中止和平進程或瓦解社會正常關系、秩序的事件。公共危機的特點包括:1.事出突然,具有意外性,做出反應的時間有限。公共危機事件是由一系列細小事件逐漸發展而來的,事實上存在某些征兆,因而在理論上存在預警的可能性。但從各國實踐的情況看,公共危機真實發生的時間、地點往往具有相當的不可預見性,而且,正因為公共危機通常出乎社會秩序或人們的心理慣性運行,才會形成某種程度上的緊急性、危險性。2.威脅公共利益。公共危機表現為由于某種不可預知事件的發生,打破了正常的社會秩序、經濟秩序和生活秩序,威脅到了公眾的財產以致生命安全,進而引發了一個地區的社會公眾的比較普遍的恐慌情緒和恐慌行為的情境狀態。3.高度不確定性。公共危機之所以成為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很難預料它可能帶來的后果。故應為不可預見性,故本題說法錯誤。
2.調查報告側重于匯報日常工作,供主管領導部門指導工作時參考。
2.【答案】錯誤。解析:公文中的“報告”側重于匯報日常工作,供主管領導部門指導工作時參考;而調查報告不限于日常工作,凡與日常工作有關的重大情況、典型事件、經驗或教訓等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都可以用調查報告來反映。故本題表述錯誤。
3.如果來文請示的單位是受雙重領導的,下達批復的上級機關應主動將這一批復送給下級單位的另一個上級機關,以使他們了解這方面的情況。
3.【答案】正確。解析:如果來文請示的單位是受雙重領導的,下達批復的上級機關應主動將這一批復送給下級單位的另一個上級機關,以使他們了解這方面的情況。故本題說法正確。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